方寸之地,文明之窗。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厕功能的“能”的外延不断扩展,不再仅仅满足于“有没有”,还要讲究“好不好”。
7月31日,在天山区红桥公交车站旁改造一新的公厕,“第三卫生间”设施完善,使用功能提升,环境整洁,每一处细节都让市民在方便的同时更觉舒心。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紧抓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作为我市探索先试先行引入社会力量、“以商养厕”等模式的天山区,一个个公厕正悄然“变身”,不仅仅是外观的焕新,市民体验的改善,更是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
7月31日,记者来到红桥公交车站,站旁一座改造一新的公厕映入眼帘,前不久,这座公厕才施工完成投入使用。
7月31日,在天山区红桥公交车站旁改造一新的公厕,工作人员擦拭洗手台,使公厕清洁舒适。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徐丽一家租住在水磨沟区,当天到红桥附近办事,干净整洁又精致的新公厕,让她赞不绝口。
改造后的公厕在外观上调整了色彩,由大块的浅黄色和灰色组成,并在公厕的两侧利用空地,加建了环卫驿站和商用门面;内部则大胆采用了明亮清新的颜色,不仅在视觉上在延伸了空间,也让整个公厕的墙面、台面和地面更易打扫,不留藏污纳垢的空间。
7月31日,在天山区红桥公交车站旁改造一新的公厕,第三卫生间内设有婴儿护理台。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摆放在洗手台和卫生间角落里的绿植。这些绿意盎然的点缀,让公厕变身“秘密花园”。
这座公厕由新疆阔霖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改造。公司总经理刘清渊说:“公厕的改造升级,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改造工程中,充分考虑了公厕的实用性、体验感和材料的环保性,也更便于日常使用中的环卫保洁,延长公厕使用寿命。”
公厕内部还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拥有自动照明、一键呼叫、通风排风、实时监测等功能,使公厕清洁舒适、环保节能。
中午一点,随着车站人流量变大,公厕使用频率变高,公厕管理员哈尼木古丽·阿热甫立即拿出清扫工具,擦拭洗手台、清洁地板。市民刘鑫鑫自觉绕开已打扫干净的地面,他说,这样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让每个如厕的人都不忍心破坏。
中午两点,西大桥CCMALL商圈人流车流密集,公厕旁的奶茶店、餐饮店也迎来了用餐高峰。
7月31日,天山区西大桥CCMALL“以商养厕”试点公厕内外观设计清新,屋顶装点绿植,干净整洁。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走进这座公厕,清新的内外观设计,绿植装点的屋顶,悬挂在墙上融合新疆元素的装饰画,无不让人感觉公厕的“不一般”。
往内探去,里面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整理台等多种功能区一应俱全,整洁干净的厕所不仅没异味,墙上的电子屏上,实时监测环境数据,每一处细节都让市民在“方便”的同时更觉舒心。
“没想到厕所都可以修得这么好看,里面提供的东西也令人舒心!”来乌旅游的成都市民杨阳说,厕所设计美观大方与周边环境、风格、文化特色融为一体,让厕所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清渊说,他们邀请设计师团队,改变公厕现有布局,为其融入了第三卫生间,并保留了管理设备间,做到在解决通风不足、气味难闻等问题的同时,丰富内部空间功能,提升市民使用体验。不仅如此,设计师团队还根据场地现状特点,以通透的设计造型,植入新疆地方特色,打造舒适、简约、大方的城市公厕。
“我们还为公厕配备了森林、河流等主题的音乐,提升公厕的人性化。”刘清渊说,该公厕还打破了依靠窗户进行通风换气的传统设计,采用墙体上部镂空安装格栅的方式进行换气,并安装香薰喷雾器,极大改善了通风换气效果,为市民游客营造便捷舒适的如厕环境。
目前,天山区正在对126个公厕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去年已经改造了28座,今年计划改造20座,其余的将在明年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完成的公厕将继续采用“以商养厕”的模式进行日常管理。
天山区城事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政市容设施管理站副站长张健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他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们将以“公共性”作为改造突破的重点,将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放在首位。同时灵活使用轻介入、低成本的改造手段增加厕位数量、优化公厕内部流线、提升女厕厕位比例,整体优化公厕使用体验,打造商圈、居民楼附近等地的“小精致”。
“公厕改造注重对城市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结合,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市民使用公厕时遇到的困难。未来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品质之城。”张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