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一个印度男子为了给妻子修建厕所,勇敢反抗印度几千年户外解手传统的故事,不但宣扬了女性主义,更反映了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向新兴现代大国转型中的挣扎与踟蹰。
不少中国观众都感叹,印度电影居然能将“厕所”这么一个重口的话题,也拍得如此有深度。
其实,将“厕所”作为话题搬上荧幕的影视作品并不少,今天笔者就介绍一部高分日本电影,它的片名就叫《厕所》。
母亲的突然离世打破了这种现状,让雷不得不搬回家住,面对她留下的四个亲人——
一个因精神问题在家蹲了四年的哥哥莫里,性情傲慢又自我的妹妹丽莎,从日本接来几乎不会英语的外婆,以及一只名叫“老师”,但实际什么忙也帮不上的猫。
各种磕磕绊绊很快出现在这个四人一猫组成的家庭中,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习惯于独来独往的雷对此不甚厌烦。
他觉得亲人和家庭对自己来说简直是一种累赘,雷甚至开始怀疑外婆也许不是亲生的,这样就可以少照顾一个人了。
虽然她由于不会英语,总是沉默不语,上了年纪,表情呆滞、行动迟缓,但她愿意陪丽莎一起观看空气吉他表演↓
这让雷对自己曾经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负疚,更体会到亲人和家庭对自己的爱与包容是多么伟大,他决定为外婆做一件事来表达心意。
几番琢磨与打听,雷得知外婆每次如厕后总是叹息,是因为她想使用日本生产的全自动马桶,这种马桶能加热座圈、温水洗屁屁、自动冲便便......
雷用买模型的钱,为外婆购得了这款马桶,外婆得知后,面露微笑,祖孙俩的手第一次紧紧握在了一起。
没有用心的经营,即便有血缘也不过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反之,则没有什么是感情不能超越的界限,包括血缘。
但很少人有雷那样的机会,以一次血缘上的切断,来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大多都要待到生离死别才能感悟。
就像电影《卡普尔家的儿子们》中,一家人总是处于争吵之中,直到父亲突然车祸身亡…他们才意识到,在亲情面前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不能放下呢?
与母亲亡故时,家庭疏离至几近破碎的状态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雷和家人将紧紧守候在一起。
影片保持了导演荻上直子一贯的平淡风格,没有剧烈的人物冲突,亦无惊天动地的剧情起伏。
而是通过一些生活琐事,从细微处着手,去撕开生活的表象,窥视人物的内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个在交流上有着多处短板,却最终弥合了整个家庭的人设,越发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乎的只是用心与否。
一向对人际关系冷漠的雷,从开始关心外婆如厕后的叹息,到了解日本人使用的马桶,再到最后用买模型的钱为外婆购置舒适好用的马桶,体现了他对外婆的感情从无到有、由浅至深的变化,更反映了他在亲情认知上,潜移默化中的改变。
这和《厕所英雄》中,丈夫通过为妻子修建厕所,免去她在户外解手的安全隐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通过为至亲改善如厕环境,表达了自己的情意。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厕所”,这么一个让人联想到异味的话题来探讨亲密关系……
个人认为,那是因为如厕是每个人十分私密又极其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当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会非常苦恼,却又不便四处求助。
适合出手帮忙的只能是那个极其亲近的人,而TA是否愿意用心、全力解决这个问题,则反映出其感情的深浅。
可见,“厕所”并不只是人们想象中的重口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文化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