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厕所”从来都不是人们乐于交谈的话题,但其长达五千年的进化历程却非常值得一提。
从最开始的公共茅厕到便壶,再到第一个抽水马桶的出现,如今的卫生设备,较之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的厕所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在卫生标准、舒适度,还是可持续性上都日渐先进,过去的几十年中变化尤其巨大。
厕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年,当时的希腊人已经有了厕所和排污系统。约一千年后,罗马人将其复制并进一步发展,而为人们所熟知的马克西玛下水道就曾被运用在了古罗马时期的排污系统中,连接了很多私人住宅和所有的公共建筑。随后,罗马人还建造了公共厕所,但仅限于富人和大公司聚集的贸易区使用。当罗马帝国分裂溃败之时,这些卫生设备也就随之消亡了。到了中世纪,厕所文化更是走入了短暂的低潮期,人们或是直接露天解决,或是将排泄物直接倒入窗外的排水沟中。
所幸从15世纪起,英国人开始着手解决卫生设备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他们在伦敦建造了第一个公共厕所,可同时容纳近130人来使用。在16世纪末,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John Harington)爵士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委任下发明了第一个 “现代” 抽水马桶。然而,他的同胞们都认为这是拙劣的恶作剧,令该项发明逐渐被人淡忘。直到约200年后的1775年,亚历山大·卡明斯(Alexander Cummings)改进了马桶。因运用了其获专利认可的S型管道,抽水马桶才得以沿用至今。
19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意识到卫生和健康之间不可忽视的关联性。从1871年开始,小批量的小便池和座厕开始出现在工厂的订单中。之后,随着制造方法及材料的不断改进与研发,这些卫生设备迎来了大批量生产的契机。
发展至今,座厕已拥有了多样的款式、设计和附加功能可供挑选。 在最近的几年,现代座厕还有了更多激动人心的创新——像是落地式或挂墙式座厕设计,无论其附带还是隐藏水箱,都在不断提升着座厕的卫生标准、舒适度。
更重要的是,创新型座厕还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可持续性,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节省资源、降低耗水量,同时还能达到理想的冲洗效果。